网站首页 >> 学困生转化 >> 文章内容

学困生转化之浅见

[日期:2012-06-12]   来源:合肥家教网  作者:翰桥EDU   阅读:67[字体: ]
内容提要: 各科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吃力、艰难而由此得名。从教十多年,每学年都会遇到几个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我多次看到,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学到一点知识,各任科老师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单独辅导到谆谆教诲,想方设法激起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可是,学期结束,别说是事倍功半,就连最起码的60分成绩也难以取得,老师们急得头上冒烟,而学生最多也只是抱歉地笑笑──他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应当在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困生转化。本文主要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重视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学困生要有信心、爱心、耐心;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几方面进行论述。通过论述我得出的结论是: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钻研。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这顶他们不愿戴的帽子最终是可以摘除的。
关键词: 学困生 学习困难 转化 耐心   “目不识丁”这一成语演绎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个姓丁的财主请了很多的老师教他儿子学“丁”字,可是老师换了若干个,方法变了不少种,结果他儿子还是没学会那个“丁”字。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确实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个学年都会碰到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转变他们成了我教学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一个学困生所花的时间,可以教会十个优秀学生。为此学校也开展了学困生帮扶活动,几年来的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大量事实表明,“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人的智力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学困生由于智力低下导致学困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大部分学困生并不笨,智力并不差,他们的现状很多是由于后天的原因所致。

  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一般多不在智力因素,而是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阶段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一是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学习,因此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二是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缺乏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三是自制力差,课堂上的非学习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有小动作,容易分心和走神,喜欢打游戏上网,心思根本不放在学习上,把家长的期盼和老师的教育都抛在脑后,这些都可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良的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都能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困生。

  诚然,上述原因并不是形成学困生的全部原因,但却是与学困生的形成有重要关联,因而我们必须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以大大减少出现学困生的可能性。下面就谈谈我认为转变学困生要注意的几点:

  一、要重视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

  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学生正处在“学困生”的边缘。如果对他们重视不够,就会发展为学困生。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普通学校所制造出来的‘差生’是因为每堂课都留下了空白,那是空白的积累!”的确,很多高年级的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补空,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成了一个很难转变的学困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尽力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1)、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低年级“学困生”往往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而不太愿意与老师同学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甚至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我们班学习的倪新宇由于成绩极差(两门功课开红灯,尤以语文为最)。平时课上一言不发,课后默不做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卑感极强,有厌学情绪;不过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主动积极完成。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觉得可以这样做:在下课时,同他聊天,让他感觉到老师没有瞧不起他;让他帮老师拿教具什么的,老师可以借机问他上课所学的内容是否已掌握,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信任。等到他打开心扉接受我的亲近后,老师可以同他和他的家长一起分析其语文成绩差的原因,为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同时可以安排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他,在学习上给予他帮助。对他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只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真诚和蔼地对待他们,并且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就一定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借助多种教育手段与措施,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学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意注意稳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而有意注意的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如注意的对象是单调、静止的,注意就难以稳定;引发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注意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积极性有关,如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理解得深刻,具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并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注意就容易稳定,持久,反之则容易分散。”低年级语文学习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如生字、拼音、词语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这对于那些贪玩懒惰的“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很容易使他们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如何引起他们有意注意的稳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觉得老师可以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谜语、歌曲、表演、比赛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及课件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视听、思考、言语整体结合。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困生转化的起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拘泥于举手示意,讲解过程中可随时提问,并有意在讲述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当一个问题他们能回答时,尽量让这些学生回答。无论多么荒唐的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只有真诚的鼓励。
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教师看重的学生往往进步较快,越变越好;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则往往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教师要洞察学困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把握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使他们善于自我承认,自我激励,战胜对竞争和挑战的恐惧,逐渐消除他们身上业已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特征,如自卑、迷惘、胆怯等,使其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成功者的信念。上课时,我非常注意学困生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充满信任地请他们发言,热情地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使他们更自信。对不肯举手的学生,也经常“怂恿”他们发言,说对了,就风趣地说:“你说得多好哇!为什么不自己举手争取发言,在学习方面可不能先人后己,要争先恐后啊!”有的学生被指名叫了起来,但闭口不言。我就对其他学生说:“我知道他想说,就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又朝这位学生笑笑:“你说是不是?”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接着说:“这是我不好,没有举手就叫你发言。等会儿,你自己举手,我再请你好不好?”不一会儿,这位学生果然自己举手了,不过举得不高,我立刻请他发言,并动员其他同学鼓掌表扬。

  三、严格督促,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有信心、爱心、耐心

  信心——教师不光要看到优秀学生的优点,也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亮点;不光为优秀学生的优良表现而高兴,也应当为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学困生并非智力有问题,有的还比较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他们还表现出与众不同。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这些难得的优点,进行表扬,甚至是夸大的表扬,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困生有被转化的可能。同时也应当相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在教师的不懈帮助下,在学困生主观努力下,他们终归能取得令人高兴的进步。记得在五年级时,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批作业,旁边也围了一些学生,正当我批下一个本子时,一个学生说话了:“老师,能不能给个‘优’”。我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说实在他的学习一直很吃力,在几年的学困生帮扶中,他可没让我省心,但这孩子在能力上还是有的,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工作,干得还不错。我认真的看了他今天写得生字,又看了他昨天写得字,今天的字的确有进步,但是和 “优”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我冲他一笑说:“行,只要你能天天写成这样,我天天给你‘优’。”没想到这简单的一句话还真起了作用,从此后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爱心——学困生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往往被同学取笑。他们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因为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古就有名训,但是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是片面奉行“严师出高徒”,对学困生只是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不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甚至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师之严必须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总认为老师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爱并不是严的对立面,对学生爱并不是对学生放纵。学困生更需要老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作为老师必须掏出一颗真心去与学生沟通,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热心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去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大家不是在讨厌他、排斥他,而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有了这种真诚的爱,老师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耐心——很多学困生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习得。每个班里都有好多学困生,教师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应当注意的、也最能体现教师素质的很重要的一点。面对学困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恒心,耐心。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心向学,不思上进。有的经常聚众捣乱,损毁公物,嘲讽、打击优秀生……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学困生的缺点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抑中带扬。对他们应谆谆教导,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平时,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例如,我班的许瑞,他学习基础很差,作业乱七八糟,又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学习漫无目标,对自己的前途毫无信心。但我发现他的体育很好,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被学校评为体育积极分子。于是我马上找他谈话,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来报考体校,或者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班,同时也指出他平时的缺点。这样,我给他指明了方向,使他不但找回了自主,而且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现在,他已改过自新,不仅体育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其它文化科目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五、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学困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太多,优点往往被老师所忽视,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力,都有自己的长处,即闪光点。老师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启发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严格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班的学生张雷,学习懒惰,成绩很差,常常在班中捣乱。但有一天,他听说市教育局的领导要来我们学校视察,可能会到教室里检查摆设、布置、公物安全等情况,他就主动把我班教室打扫干净。我知道后,立即在班里公开表扬他,要求大家向他学习。我还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常常与他谈心,互相沟通,逐渐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知道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所长,只要肯用心做,一定能做出成绩来,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张雷已改掉了坏习惯,还经常虚心地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据科任老师反映:现在张雷,不但上课纪律好,而且作业也清楚多了。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

  转化学困生,班主任老师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不能忽视。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积极和家长联系,从家长那里获取了很多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我对学生的了解就更加全面了。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教育的难度比普通学生难度要大,只靠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只有家长在家里进行“说教”式的教育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有机的结合,共同筑起学生学习的园地,使他们快乐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与人相处,时刻关注他们,使他们又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和平的心境,有开朗健康的性格。老师家访不时地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和不足之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再差的孩子都不会到达绝望的边缘。如果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持,他们是容易走出“学困生”的阴影的。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共同倾注对他们的关爱,以真情换取孩子的真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的热情,共同努力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钻研。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这顶他们不愿戴的帽子最终是可以摘除的。请善待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让这些“绿叶”在教学中焕发所有的光芒,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编者按:学困生的辅导特别需要耐心和爱心,只有家长和老师都真正的能承担起这个责任,相信学困生也会慢慢的转变起来。   
相关评论
快速导航:网站首页 | 请家教 | 做家教 | 学员库 | 教员库 | 资讯中心 | 资费标准 | 关于翰桥 | 家教直通车 | 家长加油站 | 学习宝典 | 学习资料 | 教学资源 | 外语学习 | 心理辅导 | 学困生转化 | 学习动机 | 策略性学习 | 成长故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