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章内容

合肥家教 一位离职员工的建议

[日期:2013-08-19]   来源:合肥翰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合肥翰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阅读:36[字体: ]

《中国合伙人》too youngtoo naive”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一位历经沧桑的老教授在讲授《今日美国讲座》时,孟晓骏和王阳自认为了解美国、认识美国,试图去和老师争论,老教授给了一个评价:年轻人,你们too youngtoo naïve”。第二次,他们三人在孟晓骏打工的餐厅里吃饭时,孟晓俊回忆他第二次去美国时的感受,他真正的明白自己确实“too youngtoo naive”,他承认了这点。

从我来翰桥接受杨校长培训的那天起,到我三天前离开的时候,整整九十天。这九十天,很短,不过,我对翰桥有些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些想法“too youngtoo naive”,甚至只是纸上谈兵吧!但是对我而言是一份财富。因为或许这些想法中的100%在数月后、数年后是错误的、不合适的,但我希望自己有机会明白自己的哪些想法是“too youngtoo naive”,这或许也知足了。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

士不可不弘毅,任道而重远。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的能力好像一个枣核: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是指学习能力差、自觉能力不强和学习能力很强、自觉性好的学生的数量很少,而“中间大”是指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人占大多数,这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对待“中间大”的学生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教育培训,如公立学校,或者是新东方起初的雅思、托福等大规模化教学。而对于“两头小”的学生,则需要我们这种机构来完成(当然,新东方或者其他机构也能完成,但是由于市场的各种缺陷和不完善,他们不肯能独占天下)。我们解决“两头小”的学生就必须通过个性化教育培训,因为他们每个学生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一刀切解决,只能派专人来沟通和解决。

“两头小”中的主要人群是问题学生,也是我们的主要顾客群体。这已经属于整个教育培训市场中的细分市场。于是,我们必须用心对待,而且这种用心不单单是做到标准化的用心:统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对待每个学生,每次都要用不同的心即要多想新的方法和技巧,不能硬生生地套用对待上一个学生的模式和方法。这就是教育工作对公司和员工的要求:因材施教。而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就更应该是因材施教。至于因材施教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积累(我这方面的积累没有什么经验)。

我们所采取的方法:

喊破嗓子也要甩开膀子。

“喊破嗓子”是指我们前期的宣传工作,“甩开膀子”是指我们后期教学质量和辅导工作。

前期的宣传工作需要能力出众的咨询师,这方面杨校长已经做的非常完善了,而且善于将前期和后期的工作结合起来,这都应该是我们多向他学习的地方,以此来改善我们自己的工作。

后期教学质量和辅导工作,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突出总结,怎么写总结,总结模版,各科老师写自己的总结模版。(这部分我在《致属于我们的预科班》中有过阐述)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老师的备课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我们的工作内容展示给家长。

2、向新东方或者其他优秀的机构学习,可以采用嵌入式的手段,派员工当老师和学生,分别体会新东方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快速“取经”,然后结合我们的自身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来这儿是静下来学习的,不是混日子的。这种氛围的把握需要从平常的细节来着手。

其他方面的想法

1、学校的扩张:

扩张的标准:天时地利人和。但现在天时已经很难抓住了:培训的政策优势已经没有了,而且培训的进入壁垒很低,只要找几个老师、投资几万元就可以开设辅导班。地利对我们要求太高:选择好的学校地段,培训集中地,房租太贵了,而且招生也比较困难,最好先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先拿下大家不重视的地方,建立起地方性、区域性的品牌,然后再慢慢蚕食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点有些像沃尔玛建立时采用的策略。最后,所有的一切取决于“人和”,没有一个优秀高效的团队,是无法完成以上的布局的。这点我很欣赏杨校长的做法,当初他在第一天培训我们时,就说:只要培训我们成功了,他的校区建设也就成功了。

2、内部管理把握好几个度: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

“度”这个东西是最难把握的。对于全托或者半托的学生来说,甚至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这些在班级内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混”在一起,因为他们有更多交流的话题。而且本来家长送我们这儿来是为了与以前上课的环境隔离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如果我们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度把握不好的话,孩子们之间的恶习很容易相互传染的,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如暑期期间张伏生、陈笑宇等学生之间走的太近了,甚至除了上课外,他们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聊天、看电影等,这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小的团体,这个团体是除了上课后,就像一起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肯定不喜欢一个人在那儿上自习,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培训来说是致命的。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度,也很难把握。如果距离远了,年龄的代沟让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脱节。但如果距离近了,学生很容易与老师称兄道弟,这样老师的权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老师授课和孩子对知识的吸收。这方面,我把握的不好,更谈不上经验了,应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但是关于翰桥的发展,最有发言权的是慕老师您自己,因为只有您才懂得翰桥!

推荐视频:《余世维:辅导和激励》、《余世维:家教》。

相关评论
快速导航:网站首页 | 请家教 | 做家教 | 学员库 | 教员库 | 资讯中心 | 资费标准 | 关于翰桥 | 家教直通车 | 家长加油站 | 学习宝典 | 学习资料 | 教学资源 | 外语学习 | 心理辅导 | 学困生转化 | 学习动机 | 策略性学习 | 成长故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