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长加油站 >> 文章内容

合肥家教:哈佛妈妈的故事

[日期:2012-05-09]   来源:合肥翰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合肥翰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阅读:71[字体: ]

"哈佛妈妈"成焦点 严厉or宽松我们要怎样的合肥家教?

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哈佛;一根藤条,将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虎妈”、“狼爸”严厉的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而眼下又出现一位日本妈妈,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3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边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孩子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荣耀,父母们疑惑了:到底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宽松式的教育更加科学?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成功的家庭教育?

家教现象

“虎妈”“狼爸”唱罢,“哈佛妈妈”登场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去同学家串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无条件服从家长的一切要求”……“虎妈”、“狼爸”用一系列严厉家教要求孩子沿着他们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据媒体报道,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模仿,但也让部分家长直呼“变态”。

就在关于“虎妈”“狼爸”的讨论稍稍平息的时候,“哈佛妈妈”出现了。来自日本的森田友代,用放任式的家教把3个孩子送进了哈佛大学,且目前都是成功的企业高管和律师,被人们称为“哈佛妈妈”。

“哈佛妈妈”在著作《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一书中,提出了“放任式”家教与“目标式”培养法,即把东方式家庭教育中的“权威父母”和西方式的“平等交流”相结合。

“哈佛妈妈”声称,不仅要做爱孩子的父母,更要做被孩子爱的父母。她的放任式家教主张给孩子松绑,让孩子自己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事,自己决定想做什么,自己设定目标并勇于挑战。

这是继“虎妈”、“狼爸”之后,又一位让万千家长羡慕的“教子成功”案例,它引发的讨论绝不亚于“虎妈”、“狼爸”曾经激起的“争论硝烟”。

家长困惑

宽与严,哪个更适合自己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的家教模式各不相同,究竟哪种方法更可行?哪种方法更科学呢?

家住南宁市江南区的唐女士自从做妈妈以来,就一直在摸索家庭教育宽与严的问题。和不少80后妈妈类似,唐女士主张“快乐教育”,在女儿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从没有强行给女儿报过任何兴趣班,大多数事情也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眼看女儿就要小学毕业了,“小升初”的激烈竞争让一向淡定的唐女士有些紧张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放任她发展,将来怎么跟别人竞争?”担心孩子升学受影响,唐女士给她报了一两个课外辅导班。刚开始女儿偷懒不愿听课,这时她就不再完全由着女儿了。

“虎妈”、“狼爸”和“哈佛妈妈”迥异的家庭教育,却带来了相同的成功,这让不少家长陷入了迷茫。“今天放任式教育,明天严厉型教育,到底怎么教育孩子,我已经拿不准了。”南宁家长胡女士说,孩子学多了怕累着,玩多了又怕散着。

“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依照某一个人的做法依葫芦画瓢,而是应该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从事出版工作的陈女士认为,每一本书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即使是你不认同的观点,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在南宁一中学教书的黄老师认为,“虎妈”、“狼爸”的教育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对于服从性强的孩子,这种方法的潜力巨大;但如果孩子很叛逆,这种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对于一些自律性较弱的孩子,“哈佛妈妈”这种放任式家教也未必适合。

专家建议

宽严有度是真爱

“宽严有度是真爱。”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委认为,所谓的宽严有度,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的最高境界。

郑委说,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做到“宽”不难,难就难在“严”。具体而言,“严”即“威信”,“威”是对原则的坚持,信是对承诺的坚守,也就是说“事先说好,说话算话”。

在教育孩子时,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宽严有度”原则:A.事先有约定(原则);B.事中有提醒(帮助);C.事后有总结(执行)。其中AC体现的是原则性,B体现的是灵活性。

例如,孩子上网问题,父母和孩子可以事先约定上网时间,如每天上网一小时,如果超时10分钟,第二天不能上网;超时20分钟,连续两天不能上网,即“事先有约定”;当孩子上网快到一小时,父母可以给予提醒,即“事中有提醒”;如果孩子上网超时,就严格约定做出惩罚,即“事后有总结”。

所以,“宽严有度”,宽在帮助,严在原则。但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么有A无C,即“有约定,没总结”,父母在孩子面前威性丧失;要么有C无A,即“有总结,没约定”,孩子对突如其来的惩罚逆反;或者无A无C,即“没约定,没总结”,什么都由孩子说了算,这是隔代教育的常见问题。

郑委提醒,父母在制订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订出双方都接受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做人等原则性问题上由父母说了算,做事方面孩子可以和父母“讨价还价”。如,孩子写不写作业,这是孩子的责任,原则性问题没商量;而回家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做事问题不涉及原则,孩子可以和父母商量。

 

现象探讨

成功or幸福,你要哪一个

“小时候,我经常纠结,长大后,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呢?长大后我才发现,我真的想太多了。”一则被网友广泛转载的诙谐微博,折射出中国孩子从小被灌输的理念:成功就是上名校。而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便是考上好大学,考出好成绩。

南宁家庭教育专家杨春成认为,“虎妈”、“狼爸”、“哈佛妈妈”之所以敢宣扬自己的家教,所依仗的无非就是自己孩子取得了一般人所认同的成功——考上名校,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人生幸福观。

事实上,上名校并不代表孩子就是优秀和健康的,更不能说明他们就一定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更何况,不管是上什么名校,它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社会对“虎妈”、“狼爸”、“哈佛妈妈”的家教趋之若鹜,说明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

什么是幸福?郑委有个“幸福坐标”。4个象限分别代表4种价值观。横轴代表现在,纵轴代表未来。“现在”是正的,代表“很幸福”,反之负的代表“不幸福”。“将来”是正的,代表“有追求”,负的代表“没追求”。

处在第一象限的人,享受当下,追求目标,是真正幸福的人。然而,真正幸福的人很少,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第二象限,他们认为“当下苦点没关系,只要心中有目标”。这种人可能很成功,但不一定幸福,因为他一直生活在压力和焦虑当中。

“我们的很多父母,关心的是孩子飞得有多远,而不是飞得有多累。”郑委说,当下中国的孩子,大多数活在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中,大多处在第二象限,考第一、当班长、上名校、找好工作、当领导、买房、买车……孩子们活在追求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压力和焦虑中,每个目标的实现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却并非内心真正的幸福。

 

 

相关评论
快速导航:网站首页 | 请家教 | 做家教 | 学员库 | 教员库 | 资讯中心 | 资费标准 | 关于翰桥 | 家教直通车 | 家长加油站 | 学习宝典 | 学习资料 | 教学资源 | 外语学习 | 心理辅导 | 学困生转化 | 学习动机 | 策略性学习 | 成长故事 | 联系我们